Month: 2012年5月
读《环球时报:陈的“奇遇”是一次性大气泡》
山东临沂盲人陈光诚星期六离开中国,当天抵达纽约,开始留学生涯。陈的事从一开始到现在僵持了很长时间,最后解决得又很”顺利”。这很值得思考。【值得思考的是,陈的事为何僵持了很长时间,哪个环节哪个地方形成了死结,无法沟通、解决。】
西方舆论普遍把陈光诚描述成中国的反体制”英雄”,一些人这两天在欢呼”胜利”。而事情的真实情形要复杂得多。【事情的真是情形是怎样的?作为为民服务的、拿着民众税款的政府部门,是否应该满足民众的知情权,环球对陈的事件一句”复杂地多”,然后便讳莫如深,也难怪”谣言”四起了。或许,讳莫如深的原因是家丑不能外扬吧?】陈光诚的盲人身份使西方舆论很容易拿来煽情,但中国太大,太能把热点放凉,【诚然,中国太大,而不公平的事情又太多,譬如外国公务人员贪污几万元能闹得翻天,而中国的公务人员贪污几万,民众要高呼青天了。中国的惨烈事件如此之多,以致于不死上几十号人都不值得报导】以往不严肃的煽情都自生自灭了。
陈光诚被他的支持者们定义为”维权人士”。其实中国的维权人士很多,其中激烈者也不乏有之。但当初偏偏”僵”在陈光诚身上,而且越来越”僵”,中国农村基层的一起纠纷,迅速有了国际政治的味道。【读至此处,为之哑然。回忆近年来的群体事件,大约任何”闹大”的事件,官方都要朝国际政治上扯,受国外利用云云,我不知一个基层纠纷的案件、事件,如果按照法律程序公开公证的审判,为何能越来越僵?国际政治,国际政治,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掩盖?】
各类争议的社会事件大多在中国得到化解,但美国一些官员、人权组织及西方舆论的确从一开始就鼓励了陈光诚的对抗姿态,中国国内也有一些人把陈的事情往僵持的方向推。一些人嘴上喊要解决,但行为却在鼓励扩大事态,越僵越好。【读至此处,为之愤然。究竟是谁在阻挡陈的事件的顺利解决?陈是如何对抗的?用被上百号人看管对抗?用妻子老母被人殴打对抗?用被软禁对抗?用前来看望他的人员被驱赶、被传讯对抗?一些人嘴上要解决,但行为却在致使事态扩大,信然。】
其实陈光诚的事情是一个彩色的大气泡,破了之后什么都没有。【中国有太多的悲剧,比陈蒙冤、悲惨的大有人在,所谓解决陈一个,还有后来人。我们是一个悲剧输出国,陈的事算不上什么。】中国的法律尚有不完善之处,如果这个气泡想要证明这一点,不用它说全中国都懂。【既然承认有不完善之处,为何没有见到官方的改进措施?为何对试图改进的人进行打压、恐吓、被失踪?】如果它要证明中国法律越来越差,或者有等于没有,它再怎么证明也没用。中国是个法制根基差,但在不断进步、完善的国家,这是陈光诚加上美国政府、国际人权组织一起喊也驳不倒的事实。【法制根基差便成为万恶之理由。】
回过头来综合看,陈光诚的事闹出这么大动静,但对中国社会稳定的实际冲击却很小。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认识总体上是成熟、稳定的。这些年不断出有关”异见人士”的西方舆论轰动,多数中国人已经见怪不怪,有了一定免疫力。【久在茅厕,不闻其臭。】
陈光诚到美国后,对西方的宣传价值不会比之前更高。在美国愿意讲”坏中国”故事的”原中国异见人士”已经有不少,再多一个也无妨。【读至此处,为之一笑。对异见人士的数量竟然是”多一个也无妨”的态度,前文已承认中国是一个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的国家,但对于提出”异见”的人,多一个也无妨,反正是破罐子破摔了。】
美国一些政治人物围绕陈光诚表了很多态,把他抬得很高,这有点像是在害他。【美国的”加害”,至少不会几百号人马团团围住看好,至少不会来几个彪形大汉殴打、侮辱。】因为那么多”光环”戴在他的头顶,等于”逼迫”他,要他为自己完全驾驭不了的国际政治博弈去冲锋陷阵。
这种全球化及互联网时代美国在中国的”救人”剧情很刺激,但它注定只能是一次性”演出”,因为在中国对信访结果不满并认为自己受到”迫害”的人还有很多,就全国范围来说,不公正的判决肯定也有。如果美国真愿意”施救”,他们一定很开心,但我们相信,美国驻华使馆肯定不会愿意成为中国最复杂一批案子的”信访处”。【读至此处,谓之”恬不知耻”不为过。一个应为人民服务的政府,竟然说自己的被不公正判决的人民很开心于美国的过问,试问,这样的政府,你的位置在哪里?你的合法性在哪里?民众早已不信任你,这样大失民心的现象竟然不能使之羞愧,反而津津乐道于”美国不会成为信访处”,呜呼,盖自古三代以下无有此等恬不知耻者。】
说通美国人是不可能的,但中国支持陈光诚的一些知识精英们应当有所不同。我们应共同努力,避免或减少未来出新的”陈光诚”。知识精英们应促成公众对中国复杂性的更多理解,致力于化解矛盾和对立,而不是推动死结的形成。【行文到这里,环球作者还是一个搅屎棍的角色,陈的事件,究竟谁是”元凶”?是谁使得事件一步步加剧矛盾和对立,一步步走向死结?中国民众的理解,建立在政府真正想解决事情的基础上,不能你殴打辱骂我还让我理解,不能你杀了我还让我原谅。况且,环球一直在说陈的事情复杂,那么,请问复杂在哪里?能不能做到公平公开的调查?很多人前往山东陈的村子想了解事情都被无情的驱赶,被殴打,被传讯,试问,谁使得事情复杂?】
相信整个中国社会,包括中国基层官员们都会因陈光诚的事情变得更成熟,对打破一些特殊的僵持更不拘一格。中国需要加快改革,而改革的要义之一,就是扩大社会的弹性,减少僵持点,【减少僵持点,关键在于政府要拿出姿态来,诚如周星驰在《武状元苏乞儿》电影里所说,如果天下承平,人民安居乐业,谁还愿意当乞丐呢?如果公平正义如太阳一样洒满中国,谁愿意同政府对立呢?】以及不让一个僵持点无限放大它的意义。
希望陈光诚本人在美国真正”留学”,在远离祖国的地方冷静思考过去发生的事,领悟他自己一个人为什么有了如此多”奇遇”。【这个问题更应该值得当局思考,为什么本可以解决的事情,一直不能解决,最后闹大?】希望他能够在一个很容易被操纵的位置上,表现出与众不同。【环球的作者在一个很容易被操纵的位置上,依然表演地很烂。】
恶意竞争无处不在及交换链接又及广告推广
一
对于新农村建设拆迁政策有失民意的反应
【在家乡砀山了解了一些所谓新农村建设的事情(之前了解过,后来据说不搞了于是没有过问,但这次回家的时候貌似这个问题又被提出来了),村民有意见,所以我写了这些文字,希望网友给些建议,例如此类问题应该向哪个部门反应、通过什么途径反应效果较好?等等。欢迎各种意见。求各种转发!!在此代表家乡父老先谢过。】
安徽省人民政府
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
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民政府
现在写信向你们反应问题的,是从砀山县西南门镇陆湾村走出的一位村民。目前我虽然在城市工作,但时刻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。据闻近年来家乡砀山县西南门镇陆湾村要搞“新农村建设”,其重要内容是拆除现有村民住房,建设集体宿舍,对此政策,村民大都是不满意的。窃以为“拆除现有住房建设集体宿舍”的政策无视农村的现状和发展规律,此政策如若真正施行,是有悖民意的。对于村民而言,此政策弊端太多,而几无益处。
首先,近年来家乡的经济有一定的发展,村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早已建好了宽敞明亮的住房,有些村民还住进了自己建设的楼房。道路、水、电、通讯也早已惠及家家户户,在这种状况下,村民在宅基地建设的住房完全可以满足生产、生活要求。如果实行拆除现有住房、新建集体宿舍的政策,对于现有的住房是一种彻底的破坏,对于财政无异于是一种浪费。
其次,集体宿舍模式并不适合家乡农村的实际情况。众所周知,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,村民有大量的农业类生产工具,包括农用三轮车等体积较大的工具;不少村民饲养有鸡、鸭、羊、猪等家畜;家乡以盛产水果闻名,有苹果、梨、桃等各种水果农产品。如若住进集体宿舍,没有自己的院落,使用面积大幅减少,则以上东西都将无处安放,影响村民的生活和生产。
最后,此项政策的具体内容没有传达至村民层面,例如就住房分配、拆迁补偿等民众关心的问题,没有和村民对话。对此,人心惶恻,意见很大。政策如若盲目上马施行,将会引发来自基层的不稳定因素。
窃以为一项直接关系到村民利益的政策制定和施行,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,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。在发展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中,切忌把其他地方的模式拿来套用,盲目的生搬硬套最后损害的是村民的利益,损害的是政府在村民心中的形象。
近年来,引起全国关注的基层群体事件有增无减,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小的破坏。究其原因,大都是政府不征求民意的强制执行,对政府的形象和民众的信心都造成极坏的影响。安居方能乐业,农民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亦十分强烈,此项“拆除原有住房建设集体宿舍”的政策关系农民家庭的至深利益。希望家乡政府在该项政策的制定上充分听取民意,何况此项政策关系财政、人力、物力的大量投入。万不可几次会议决定了事,步全国群体事件的后尘,民心不可违,民众利益不可欺,望三思。
张宗远
联系电话:159 9570 6869
电子邮件:sada626@gmail.com